2020年是母校六十周年华诞。我写下这篇短文,作为一名学子对母校的感恩和恋念。
我是1961年秋从南汇农村考入母校的,当时的校名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英文为“Shanghai Institute of Foreign Trade”。那年招收了英、法、日及阿拉伯语四个语种的同学外,还有预科班等。贸院当时分两个教学校区,古北路620号为预科班和一年级二年级教学校区,虹口区西江湾路是三四年级教学校区。一年级同学都是通过当年高考的高中生和部分调干生,二年级以上同学均为调干生。当时贸院古北校区只有教学楼一座楼及一些平房,大礼堂尚在建造中。我们二个年级及预科班同学的学习住宿食堂及全校行政全部安置在教学楼中。
图为在知识门旁双杠活动处留影
当年招收的一年级同学中有相当数量来自农村,他们生活非常俭朴,一般都是土布衣裤和土布鞋,有几处补丁的也一样穿,这可以说是当时大学校园独有的一景。这些同学为节省车费周日节假日留校,因而当时贸院校园里周日、节假日人气仍很旺。
1961年由于我国国民经济暂时困难,粮食和副食品严格执行计划供应。在当时困难的条件下,党和政府对学生还是很照顾的,每个学生的粮食定量一般高于市民。但男同学们还是感到每顿饭都没有吃饱。贸院的食堂在当时的大学食堂中算是很好的,因为上海对外贸易局下面的上海市食品进岀口公司的那些岀口不了的肉、蛋等流进了我们的食堂。在油料供给方面,外贸公司在计划外也供应一些。即便这样,男同学们特别是一些来自农村饭量大的同学,要喝一大碗没有半滴油星的汤来抵抗饥饿感。
1962年春节后开学,正当我们努力学习之际,从高年级同学那里传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停办”的消息。当时我们低年级的同学,特别是那些来自农村的同学,情绪十分紧张不安。记得期中考试后,校领导召开师生大会,传达国务院关于“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停办”的通知及文件。大会上,不少同学流泪了,传达文件的齐维礼院长、谭守贵书记等校领导也十分动容。他们反复向师生们解释国家的困难,表示一定做好全校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安排。那年七月间,一切安排完成了,我们并入上海外国语学院新成立的外贸系。
由于党中央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调整国民经济的正确方针,经济困难也被克服了。1964年春,我国经济形势已大有好转,学生的伙食费从每月12.5元调为15.5元。春节后开学不久,我们听到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将复校”的消息。当时我已是“大三”学生。外贸系的同学们为能拿到“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毕业证书”而兴奋不已。1964年秋,我以四年级学生的身份迎来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64级新生。在开学典礼大会上,我们见到了久别的齐维礼院长、谭守贵书记及其他院系领导。大会后,校系领导来到学生宿舍,为阔别两年后重逢互致问候。
1964年的贸院只有大礼堂和教学楼两座建筑物。学校规模很小,但我们无比热爱她!我们一边上课,一边整理校园的一草一木,当时的快乐情景,犹在目前。那学期开学精读教材的第一课是新华社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的1964年的新年献辞“乘胜前进”(Continue The Triumphant Advance),学习时同学们都说,我们相信贸院也会乘胜前进。
一九六五年毕业证书
1965年仲夏,我毕业了,分配到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任教,走上了教师的工作岗位。“文革”期间母校停办了,1978年母校再次复校时,我于1979年11月调回母校任教,后被外经贸部外派任“商务领事”五年,回校后在部门负责人的岗位上工作到2001年底退休。
今年是母校60周年华诞,我这个学子也已届耄耋之年。回顾自己走过的漫漫人生路,母校像母亲一样,永远在我的身边,永远在我的心间。我祝母校在未来的改革发展中,一帆风顺,扬帆远航!
作者:潘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