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我校“创业管理”微专业开设暨“十四五”新文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专家论证会在信息楼501举行。本次专家论证会由工商管理学院和创业学院联合主办。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创业学院院长祁明教授、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武增勇、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发展规划处处长姜秀珍、教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朱建明、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范徵教授、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温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施永川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副主任司忠业、上海飙马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文、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朝晖、创业学院副院长高伟出席了此次论证会。王朝晖主持论证会,工商管理学院和创业学院相关教师代表一同参会。
论证会上,王朝晖和高伟分别介绍了工商管理学院和创业学院联合开设“创业管理”微专业的课程、师资等教学基础和具体课程、学分拟设计方案。
在听取校内外专家、教师论证意见环节,朱建明介绍了我校微专业开设的基本情况,鼓励各学院基于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及新文科、新工科建设新要求来开设微专业,“创业管理”微专业就是基于我校2020年认定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专业及新文科建设新要求而开设的。姜秀珍指出管理的知识是一门科学,管理学的运用是一门艺术,工商管理学院和创业学院应整合各自优势,综合利用我校历年积累的教学经验,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专业教学目标。武增勇认为学生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甚至通过创业创造就业机会;课程设置方面,除了专业课程,也要让更多的企业高管参与到教学中去,提升专业教学效果。
施永川简单介绍了创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历程和国内高校该专业的发展现状,也可以考虑培育聚焦岗位创业的内部创业者,建议把“社会公益创业”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来建设。司忠业指出微专业的设置更多考虑与新技术的复合,比如增加与人工智能、ICT(信息、通讯、技术)行业的交叉,增加创业法务类的讲座,发挥学校的外贸特色,支撑创业管理学科建设。陈伟文指出要重视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要挖掘校友和校外力量发展学科建设,“创业管理”微专业非常契合社会市场的迫切需求,带动学生开展微创业实践。范徵作为专家组组长,充分肯定我校“创业管理”微专业的设置本身是一种创新的做法,认为我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早,是有很好基础的。建议微专业在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经费来源、师资力量、专业特色等方面再进一步明确细化,办出学校的特色,重视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提高实践性课程的比重,以更高的标准做好专业建设,为后续申报创业管理辅修专业和新专业打下基础。
在“十四五”新文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专题研讨环节,施永川和司忠业重点就“创新创业学院实体化建设经验”这一议题分别分享了温州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及管理模式,为我校创业学院的“十四五”规划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范徵和陈伟文重点就“新文科专创融合人才培养和课程思政建设”这一议题,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与课程思政结合得很好,要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重点弥补学生思维教育的缺失。
最后,祁明做了总结发言。他对校外专家对本次我校开设“创业管理”微专业和新文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感谢各位专家以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前瞻性的思考、严谨的态度,对微专业开设的必要性、科学的体系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同时强调,新文科关键新在学科交叉、专业复合、专创融合及课程思政上。通过本次论证会,进一步认识到创业管理专业的市场需求和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从而坚定了办学信心,为专业定位指明了方向;进一步规范和优化、细化专业培养方案,要意识到微专业也是专业,我校创业教育专业建设从微专业开始,做好系统架构,体系的建设要有内在逻辑,而逻辑要根据培养方向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定,注重个性化、针对性和精英化;进一步凝炼专业特色,创业管理本身就是新文科,注重新商科的发展和国际化的办学特色,突出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创新教学模式和理念,更加注重实践育人;进一步深化专创融合和学科交叉,充分发挥工商管理学院和创业学院的优势,开展“专业+”工贸复合式新商科人才培养,尝试联合招生全日制及非全日制培养工商管理硕士(创业管理方向),尝试与国外高校合作联合培养相关专业硕博士;进一步做实创业学院的实体化建设,要注重专业建设,走专业化的路线,师资力量多元化,由专业建设带动学院发展。
论证会后,施永川还受邀为我校师生开展了创业课堂《用创新思维去引领创业》,并同步通过B站直播,进一步宣传和营造我校创新创业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