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由
2003年外语学院党总支与松江岳阳街道荣乐小区的两位孤寡老人张瑞文和陈菊生结为对子,八年来,外语学院的党员同学已经养成了每周去看望老人的习惯。他们和老人们一起聊天,一起包饺子、过生日,一起外出郊游。尽管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但这份感情却一直没有变,学生们早已成为了老人晚年的精神寄托。一个承诺,八年情深,自外语学院党总支在03年许下为老人养老送终的诺言以来,党支部共组织党员到老人家达2300多人次,学生党员参与率达98%,这项爱心活动已经成为外语学院学生党支部最具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党组织生活。
敬老一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在物质生活泛滥的当代社会,这种精神却显得有所缺失。许多人认为现在的年轻人缺乏爱心,偏于自私,没有社会责任感。也有人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学雷锋”靠的只有三分钟热度,而没有一颗纯粹赤诚的心去为一件善事坚持不懈。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党支部建设,提高党员的服务社会等各方面的素质,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我院党支部从2003年开始实施了“阳光工程”关爱孤寡老人行动,希望借此让党员学生及广大同学学会感恩,学会奉献,从而促使其更加积极的投入关爱老年人的行动当中,让“关爱老人、尊敬老人、扶助老人”内化为习惯,外化为行动,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中的亮丽风景。
2011年,我们迎来了阳光工程的第八个年头,在九月份学院党总支组织党员同学们开展了“阳光工程交接仪式”、“中秋送暖”、“为陈菊生老人祝寿”这三次主题党组织生活会让老人们持续着阳光和感动,让学生们感受着党组织的温暖和魅力。
二、具体内容
1.承接传统
新学期伊始,09级学生党支部就从高年级党员同学手中接下了“阳光工程”的接力棒,每周一次轮流去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一起做饭等。这次大家将交接仪式的地点选在了青青旅游世界,由08与09级学生共同完成,使老人在认识新一批成员的同时也能走出自己的小屋,感受自然的美。这一次老人们亦是依旧用自己的“爱心手册”珍藏爱的点滴,翻开一本本满满的相册,一张张照片记载了同学们与老人们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翻开记载孩子们信息的小册子,老人能清晰地说出他们的老家在哪里,现在在哪里工作,哪怕有些人只参加了一次活动,老人也印象深刻。正是有了这些登记信息的小册子,使得老人们能与学生们打电话通信,保持着持久的联系。每次活动归来,老人们都要恋恋不舍地送同学们到小区门口,说完“常回家看看,路上小心”之类的话的之后,心里又期盼着孩子们的下次来访。
2.中秋送暖
2011年9月12日,外语学院08和09级党支部成员代表在外语学院党建主管老师的带领下,带着月饼和礼物又去看望老人。在奶奶家聊起了许许多多以前的事情,奶奶紧握着张老师的手,深深的感慨:“我要感谢学校领导,感谢党,感谢这一群善良的孩子们。我的人生道路走的不好,而阳光工程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了我心底”。同学们也纷纷表示从奶奶身上学到了很多积极的处事态度,学会了如何知足常乐。随后,大家和奶奶又一起去了爷爷家。爷爷亲自出门来迎接我们,脸上止不住的笑意。在聊天中,当爷爷得知我们即将毕业时,提醒我们不可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有适当的工作可以先做着。所有的这些不仅让同学们获益,更让大家感动。他还高兴地像个孩子般拿出刚收到的04级党员戴鑫同学寄给他的婚纱照来给我们展示。
3.陈菊生老人九十岁大寿
2011年9月24日,是陈菊生老人九十岁生日,外语学院04-08级的党员学生从各地闻讯赶来为爷爷庆祝。大家一起吃了蛋糕和长寿面,席间爷爷兴致高昂地和我们讲起了他所记得的在每个人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或是让他颇为感动的事情,比如某某特别爱吃爷爷做的饭,某某前不久还向公司请假来看他等等。大家也依然记得爷爷的生活习惯和爱好,记得和爷爷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看着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要与爷爷合照,爷爷的笑容无比灿烂,连连说今天是他最开心的一天。夕阳中大家陪着爷爷回到家中,欣赏爷爷自制的烫金大“寿”字,以及08支部同学为爷爷写的祝寿对联。
三、实际效果
八年间,众多媒体如《文汇报》、《青年报》、《中国老年网》、《东方文明网》、《上海交通广播》等分别以《“阳光工程”温暖老人心——外贸学子传递爱心扶助老人》, 《我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为题竞相报道了外语学院这一温暖人心的阳光工程活动。我校校园网、《贸院报》、《外语星苑》更是多次将“阳光工程”宣传给广大同学,号召他们也像党员学生们学习。校党委书记武克敏等校领导多次在全校大会表扬该活动,号召全校师生学习这种甘于奉献的时代精神。2011年10月4日重阳节来临之际,《青年报》再一次以阳光活动为主题报道了我们和老人之间的故事。2011年10月8日《新民晚报》也以“我们有1500个孙子和孙女”为题报道了阳光工程。
以“阳光工程”为主题的党组织生活让党员师生走出党组织生活传统的空间和内容的限制,真正走向群众走向社会,让参与的老师和同学都能够切实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真谛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