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感言――曹梦星:雷恩小结

文章来源:工商管理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6-26 浏览次数:212
曹梦星,SUIBE2011级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读于雷恩商学院MSc(运动、休闲与旅游管理)专业,目前在巴黎实习 。
 

 
    我们常对未来充满希望,又不免畏惧。然而这一切都是出于未知与好奇。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我又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前两天看了一篇文章,感触颇深。原文之意大抵是说留学其实和普罗大众过活的日子一样,是一面反应真我的镜子。正向的欲望将成为积极的推力,但负面的东西也会被放大。“你是什么样,你留的学就是什么样。”正是因为其立足于非常私人的视角,如何在心理上正确对待,便是对内心成熟度的考验。
 
    这样的经历没有什么可比性。总有人出手阔绰,也总有人过得精打细算、毫厘分明;总有人到处游玩、曰开阔视野,也总有人更重学业、苦心钻研。你会发现,同样的生活可以被过得多么多么精彩,每个人的留学生活都充满了故事。如果非要我说最大的收获,那就是:心理独立,内心自由。
 
    从打定主意申请开始,我就脱离不了“独立”、“靠自己”这样的标签。不懂的问题全都在网上自己查:官网说明、邮件咨询、过往经验帖等等几乎一个不落。准备的过程必然是繁复枯燥的,可谁说不是对自己能力和耐心的锻炼呢?可是相较于脑力和体力上因为必须独立带来的困乏,心理上的疲惫才是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一开始会觉得,“我竟然谁都不用太依靠也可以过得不错”,但到后来就变成,“即便朋友都在身边,我好像也真的是有点孤独”。
 
    我有听说在国外念书的朋友因为忍不了孤独而回国的。其实,孤独并不是累赘,而是一种傲然的美。在孤独加身的时候,人的感官和内心会变得异常敏感。既然生命给予你一个机遇修身养性,观自审内,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我而言,在孤独期间的修炼成果颇为丰富:发现自己的适应性非常强,也因善于聆听而易与生人沟通;更加坚定乐自己喜观人,又因他人之乐而乐的特质;认识到生活的品质、心灵的自由和内心的丰度才是我追求的极致;也充分明白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在于不稳定的情绪和对他人意见的过度在意。
 
    留学带来的内心成长是很难用文字做出总结的。任何成长的到来都是以一定代价为前提的,诸如生存、生活、学业、情感甚至人生方向带来的多重压力。即便如此,人为什么要避开成长呢?又怎么可能避免成长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沉心静气地自我修炼。
 
    除了保持内心宁静、独立自由外,另一个值得重视的就是“走出心理上的安全区(comfortable zone)”。
 
    我跟很多外国朋友聊过,他们对中国学生的普遍印象就是群聚抱团、课上寡言。哪怕只是上课积极参与,平时多跟他们交流,多参与他们的活动(比如学校或是个人办的party),他们对你的印象就会完全不同。
 
    圣诞假期我在华沙交流的时候,第一周除了上课基本呆在房里,第二周几乎天天晚上跟几个外国人去酒吧玩。后来四月在一个朋友家的party上,当时有一个同去华沙的印度男生跟其他人半开玩笑地抱怨说我人这么好又愿意玩的中国小姑娘当时在华沙时应该第一周开始就跟他们混在一起,而不是像其他大部分中国学生那样抱团。他们专门有一个词用来形容抱团而且经常呆在家里面的中国学生的(我忘了是什么),可见我们的这种群聚的习惯真的是交友的硬伤。
 
    至于上课的参与,说错了完全不要紧,就怕你不敢说。前几次开口确实有点难,但一旦养成了习惯,便是受益无穷,比如在自由分组作业时候,别人会认为你更有能力。虽然说外国人不见得比我们能力强,但原则上我还是鼓励大家尽量避开自己人,open一些和外国同学一组。一方面是锻炼与人相处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补己之长的需要,毕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做事习惯有时还是值得借鉴的。
 
    在高商上课的时间其实过得很快,学业是对知识和能力的多方面挑战。我很幸运在那里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互相帮助、互相依靠。愿你们与我一样幸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