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人生第二讲】冯皓老师浅谈集聚与减排

文章来源:经贸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1-29 浏览次数:368

       11月29日下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和研究生院共同主办的《原来如此——“学术与人生”》系列讲座第二讲在学思楼A2开讲。本次讲座由国际经贸学院讲师冯皓博士主讲,以《原来如此——大城市一定更不环保吗?》为主题,旨在让同学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深入思考城市化是否就是环境污染加重的原因,解答同学们心中的疑惑。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冯皓博士,于201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系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本次讲座以冯皓博士最擅长、最了解的研究领域为切入点,并通过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在座同学讲述大城市与环保之间的关系,向大家揭示在此之中隐藏的经济学问题。



      讲座正式开始,冯皓老师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环境问题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在同学们进行了一系列激烈讨论之后,冯老师提出:“环境污染的产生与治理都与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密切相关,是环境污染造成了经济损失,从而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同学们解释了经济学家之所以如此关注环境问题的原因。



     接着,冯皓老师从环境污染是否为导致“城市病”的真正原因开始讨论,先对“城市病”进行了定义。经济学中的“城市病”表现为即使生活在城市可以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人口的增加会给城市带来一些规模不经济,环境污染便是其中一项。此外,冯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导致“城市病”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城市人口规模扩大,而是城市人口增长与制度、技术、管理水平的不匹配,所以反对城市化不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正确道路。相反,合理规划与高水平管理下的城市化反而有利于降低污染。因此,冯皓老师指出:“什么样的城市更有利于环境才是我们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三部分,冯皓老师提出中国目前有关城市化的政策导向是否有利于形成一个促进环境保护的城市体系的问题。同时指出,21世纪以来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平衡区域发展,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但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手段主要是向欠发达地区倾斜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建设用地指标分配。这种“基于地区的政策”,其实把均衡发展理解成了“均匀发展”,由此形成了资源的“空间错配”。

此外,冯皓老师还指出,工业园区离散化分布使污染影响更大,不完全信息下监控成本上升,导致了“以邻为壑”的策略行为等结果。在“区域与环境: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政策后果”这一部分中,冯老师提出:“这样的区域经济政策,改变了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对环境也会产生在制定经济政策时所未预料到的影响。”

在讲座的第四部分中,冯皓老师以“集聚与减排:事实证据与理论解释”为主题,将与陆铭教授一同在研究中得到的一系列人口与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有利于工业减排的经验证据向同学们进行了介绍。由于这一发现,冯皓老师表示我们需要在城市化进程之中推动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以及区域性中心城市集聚来实现既定的减排目标,而之前提到过的“均匀化”的区域政策则既扭曲了城市体系的合理发展,也不利于环境保护。



      在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之后,冯皓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繁华的洛杉矶和清净的俄亥俄小镇相比,哪一个更像绿色城市呢?”冯皓老师引用了著名城市经济学家Glaeser的论文《绿色城市》,在这篇文章中,Glaeser在对比了纽约和弗洛蒙特的人均用电量、人均汽油消费量和碳排放量后指出纽约的生活方式更为绿色。并得出“绿色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结论。同时,Glaeser也指出,环保主义者也应该更“明智”,考虑政策意料之外的后果,重视激励措施,发达国家补贴发展中国家发展绿色城市。



最后,冯皓老师说道:“我们想要经济发展,也想要减少环境污染,那就离不开资源空间合理配置的区域政策。中国需要打通区域经济政策与环境政策间的联系,从而充分发挥大城市的集聚效应,这也是中国的‘大国优势’。”可以见得,中国现在要走的是一条污染防治攻坚战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冯皓博士有趣生动的讲解下,讲座很快就进入了尾声。冯皓老师以Glaeser的“新城市主义”为总结:“如果你热爱自然,请搬到摩天大楼里,如果你热爱地球,请搬到城市里,城市让我们变得更加富有、智慧、绿色、健康和幸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