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博艺术赏析》第七讲:大学博物馆的使命和愿景

发布于 2022-11-29点击数:133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博物馆开设的《中外文博艺术赏析》课程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校博物馆视频号线上同步直播的形式面向全校学生开放。该课程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课程,以中外文博艺术赏析的形式,在对全校学生进行艺术熏陶、促使其感受美的力量的同时,也弘扬爱国、爱校精神,激发为社会主义事业奋发学习的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感。

《中外文博艺术赏析》第七讲 

大学博物馆的使命和愿景

2022年11月29日上午,《中外文博艺术赏析》第七讲通过“上经贸大博物馆”微信视频号线上开讲,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馆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胡盈老师,作题为“大学博物馆的使命和愿景”的专题讲座。

胡盈老师从“大学博物馆的作用”和“大学博物馆的使命和愿景”两个部分展开分享。

从博物馆的历史来讲,最早其实来自于王室和教会的私藏。直到这个十七世纪,博物馆才开始陆陆续续地向大家打开了大门。因为我们渐渐意识到所有的收藏如果不能够欢迎公众的话,就没有办法很好地起到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知识教育的作用。所以在这个时候西方的一些博物馆开始陆陆续续地打开大门。比如大英博物馆,最初开放的时候是采取严格的预约制,只有50个经过预约的绅士才能够参观。

胡盈老师从牛津大学阿什莫林考古艺术博物馆、北京大学塞克勒考古语艺术博物馆、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东华大学中华服饰博物馆介绍了大学博物馆彰显大学精神、传承文脉的作用;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介绍了大学博物馆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的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博物馆存储并记载着一代代生物学家的研究成果。生物博物馆的前身是与学校同龄的生物学系的动植物标本,后更名为生物标本馆。建校之初的动植物标本主要来自原圣约翰大学原杭州基督教职务标本市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和光华大学。几十年来,在一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教授的带领下,标本馆逐渐发展壮大,形成独具华东地区特色的藏品体系。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是近年来国内大学博物馆的标杆。除展览外,还有一些面向中小学生或是低龄儿童的插画作品大赛。大学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是全年龄段的,具有公众服务特性。对于青少年教育来讲,博物馆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因此很多的大学博物馆其实也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联系公众。并且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要大中小一体化,把大中小联动,大手牵小手,博物馆也可以参与其中,成为其中的一份子,这就是大学博物馆的社会服务的作用。

陕西师范大学建了教育博物馆,因为他是一座师范类院校,所以非常需要用教育博物馆的方式来彰显自己学校的学科特色,学科的文化底蕴。

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中非常有名的是钱学森图书馆,一座展示钱学森精神的博物馆。从藏品上来说,钱学森图书馆并没有很多的重量级的文物,而是讲述钱学森的爱国故事、科研精神。在面向校内的同时也面向社会公众,并做了系列主题讲座、教育活动。

大学博物馆的定位是大学的精神之所在,大学博物馆的收藏是大学的文脉彰显,大学博物馆的展览应是大学学术力量的体现,大学博物馆的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一部分,大学博物馆的社会服务体现了大学的社会责任。

《中外文博艺术赏析》第七讲除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22级新生听讲以外,通过视频号还吸引近200名线上听众。未来,还将有更多来自文博艺术各界的学者与专家进行精彩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