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博艺术赏析》第四讲:时空连接——转型中的当代博物馆

发布于 2022-11-01点击数:107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博物馆开设的《中外文博艺术赏析》课程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校博物馆视频号线上同步直播的形式面向全校学生开放。该课程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课程,以中外文博艺术赏析的形式,在对全校学生进行艺术熏陶、促使其感受美的力量的同时,也弘扬爱国、爱校精神,激发为社会主义事业奋发学习的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感。

《中外文博艺术赏析》第四讲 

时空连接——转型中的当代博物馆

2022年11月1日上午,《中外文博艺术赏析》第四讲通过“上经贸大博物馆”微信视频号线上开讲,邀请现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设计系主任、上海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设计学科组召集人程雪松教授,作题为“时空连接——转型中的当代博物馆”的专题讲座。

程雪松教授从“类型”、“转型”和“典型 ”三个部分展开分享。

2022年8月24日,国际博协公布博物馆新定义“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它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向公众开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博物馆促进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博物馆以符合道德且专业的方式进行运营和交流,并在社区的参与下,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

六大基本类型博物馆包括城市历史博物馆、遗址博物馆、纪念性博物馆、博览会展示馆、艺术博物馆、科学技术博物馆。

城市历史博物馆,从个性表达到公共叙事,例如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艺术博物馆,从视觉形象到艺术话题,例如刘海粟美术馆、浙江省美术馆等,可进一步细分为综合馆、当代馆、专类馆、纪念性馆。科学技术博物馆,有腾飞超越的综合馆,探索前沿的自然馆、天文馆,科技普及的行业科普馆。纪念馆可分为革命历史纪念馆和纪念性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包括跑马会俱乐部、上海图书馆、上海美术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等,纪念性博物馆可进一步分为事件类馆和人物类馆,事件类馆例如中共一大纪念馆、龙华烈士陵园等,人物类馆例如鲁迅纪念馆、陈云纪念馆等。遗址博物馆是考古学的诠释。博览会展示馆展现了国家信心和品牌诉求,城市规划展示馆面向城市未来。和其他博物馆相比,高校博物馆更注重研究性和教育功能,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博物馆,复旦大学的复旦大学博物馆等。

类博物馆可划分为原生型、衍生型和次生型三类。城市历史风貌区和历史文化村落属于原生型,文旅小镇和文创园区属于衍生型,博览公园和企业展馆属于次生型。

博物馆有五个转型方向,一是仓库——展库 :“展览”连接人与展品,展览文化推动空间设计转型;二是会馆——客厅 :“交往”连接人与人,交往方式推动服务设施转型;三是地标——城记 :“场所”连接人与城市,时空观念推动建筑设计转型;四是宝盒——绿盒 :“透明”连接人与自然,例如2022上海奉贤江海村“摩登田野”大棚美术馆;五是物理——虚拟:“数字”链接人与场景,例如2022届上海美术学院线上毕业创作展。

展览场馆是人流、物流、信息流聚汇的焦点。世界博览会的国家馆建筑承载了国家形象观念的变迁,经历了从中国传统建筑或者器物形象向时装化的建构形象的转变,从记录永恒性到凸显媒介性。当代国家馆更需要在介质建筑和传递价值之间寻找到平衡点。

《中外文博艺术赏析》第四讲除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22级新生听讲以外,通过视频号还吸引近200名线上听众。未来7周,还将由来自于文博艺术各界的学者与专家进行精彩分享。第五讲预告如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