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学子发起“情系世博园区建设者”活动“你们是我们最想感谢的人”

父亲过世,做儿子的没能在身边,那时是为了世博建设;与老家的子女分别太久,小孩子快不认得爸爸的模样了,而这也因为同样的理由:世博建设……在世博开幕、举国上下共襄盛事之际,上海外贸学院在校园里发起了“情系世博园区建设者”活动,通过走访、慰问、互动,学子们收集到一批十分感人的故事。为了向世博建设者致敬,记者昨天从校方获悉,学校决定在校园里发起“情系爱心世博”后续活动,倡议同学们能让世博建设者的子女、山区孩子和灾区孩子一起感受到这座城市别样的律动。

  故事

  5岁儿子不认识爸爸的模样

  眼看着世博园区各个场馆的轮廓越发鲜明,部分园区建设者陆续打包离场,外贸学院的师生越发感受到世博建设者给上海带来了多么伟大的变化和成就。于是,本月初,学校在校园里发起“情系世博园区建设者”活动,在世博局的协助下,通过组织同学现场走访园区建设者以获悉他们默默奉献的感人故事。
  因为长期在沪务工,李志刚师傅都快被5岁儿子当作陌生人了。原来,今年34岁的李师傅参与世博建设有两年多了,期间主要负责部分场馆的电线管道结构安装。长期以来,他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由于工期很紧,为了赶进度,工作到晚上八九点再回宿舍去吃晚饭也是常有的事儿,有时甚至还要加班熬夜,若是半夜接到抢修电话,就得立刻冲去工地干活,刻不容缓。但是看着自己参与的场馆一天天发生变化,美丽的场景让所有建设者心中都备感安慰。
  谈起自己的儿子,这位已入而立之年的师傅眼中充满了欣喜与骄傲,随之又被落寞与辛酸所替代。李师傅说,两年来,只有过年时回过家,上次回家时,年仅5岁的儿子都已不认识他了,觉得他特别的陌生。“被儿子当作陌生人,不敢跟他拥抱和亲近,还是有点难过和愧疚啊。离家的时候,好不容易‘混熟’了,又到分离时,儿子哭着闹着说不舍。”李志刚透露,他特别想带儿子和家人来亲眼看看自己参与建设的世博会是如何一个盛大的场景!其中,渗透自己的泪水和骄傲。

  故事

  父亲去世,儿子没能陪在身边

  通过同学们的走访,今年33岁来自湖北的世博建设者张蛟的故事也跃然纸上。从2008年10月至今,张蛟先后参与了世博非洲联合馆、加勒比共同联合体,以及几十个小的场馆的建设工作。眼下,建设虽然结束了,但张蛟的任务还没结束。在即将到来的世博期间,张蛟仍将留在世博园区做些维护场馆的工作。而此前,为了世博的建设,他只在料理父亲后事以及春节时回家了3天。

  去年张蛟父亲去世了,然而那个时候碰巧是世博建设最忙的时间,对不能守候在父亲身边,陪他老人家走最后一段路,张蛟十分愧疚,至今只要一说起,七尺男儿还是忍不住地红了眼眶。顿一顿,缓过情绪,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坚定,“世博建设,有责任更有荣耀。”

  张蛟称,其实经常也会很想家,想刚刚5岁的女儿。“她都5岁了,而我陪她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半年,但是我的家人也非常支持我的工作,老婆几乎担下了家中所有的事情,照顾女儿和我的母亲,还要干活赚钱。我自己也在想,希望能为国家做些贡献,努力工作,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

  学子心声

  “该向他们道一声:谢谢!”
  “走访、慰问世博建设者的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收获与成长,也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外贸学院资产评估专业大二女生黄媛说。据了解,因为时间关系,绝大部分的建设者已经回到了自己原来的工作单位,原本策划的大型慰问活动最终没能实现。虽然如此,对于世博建设者的感激之情并不会因此有所减少。
  “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建设者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很久没有停下来好好休息休息,很久没有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就连世博会开幕后他们也不能像我们一样作为游客,去世博场馆好好逛逛。或许正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这样一种精神,或许正是因为他们肩上担负着上海、国家赋予他们的使命,或许正是因为那样一个简单但却意味深长的名词——责任,激励着他们勇往直前,不辞辛苦!”黄媛动情地说:“没有您这样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者,就不会有我们这样美丽的世博场馆,就不会有这样一个举国同庆的盛会!向世博建设者们致敬,向所有为世博无私奉献的人们致敬!”
  “我们该用最崇高的敬意,向他们道一声:谢谢。”国际经济法大一学生林香彤如是说。
  写家书、拍DV,为建设者“献礼”
  记者了解到,在整个走访、互动过程中,同学们看见了太多奉献者的故事,也体会到有太多的感动值得大家去铭记。
  对此,校方表示,“海宝一代”有义务在推广世博的同时,将一份份的爱心传递到每一个人。于是,学生们通过为世博建设者的志愿服务、收集路人祝福、帮助世博建设者写家书、拍摄DV短片,让在上海日以继夜建设世博的工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上海市民对他们的支持及关心,缓解建设者远方的家人对其担忧及思念,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新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