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融管理学院教师在科研上取得重要进展,方红艳老师、郑迎飞老师、刘建丰老师、钟辉勇老师相继在国内外顶级学术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4篇。
(从左到右依次为方红艳老师、郑迎飞老师、刘建丰老师、钟辉勇老师 )
方红艳老师作为通讯作者与他人合作撰写的论文《Maturity mismatch and incentives: Evidence from bank issued wealth management products in China》,发表在《Journal of Banking &Finance》 2019年第10期。论文首次实证检验并证实了中国本土银行通过对其所发行的较短期限理财产品对接较长期限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即期限错配),实现银行不良贷款出表这一现象。《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是学术界公认的金融学领域顶级学术期刊,近5年的平均影响因子为2.57。
郑迎飞老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与他人合作撰写的论文《Optimal credit term, order quantity and selling price for perishable products when demand depends on selling price, expiration date, and credit period》发表在《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2019年的第1-2期。论文构建了一个易变质品的“供应商-零售商-消费者”三级供应链模型,该模型从零售商的视角求解了最大的利润,同时得到了最优的信用期限、订货量和销售价格的方案。《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是运筹学领域的高质量学术期刊,也是我校认定的优秀国际二类学术期刊。
刘建丰老师作为通讯作者与他人合作撰写的论文《收入不确定性、资产配置与货币政策选择》,发表于《经济研究》2019年第5期。论文将异质性收入和流动性约束引入标准的新凯恩斯框架,定量研究了收入不确定性的宏观效应及多种货币政策规则的稳定作用。分析表明,经济不确定性影响资产配置决策,增加的流动性资产需求会对风险资产的供给产生挤出效应。作者认为,在经济走势不确定性加大的关键时期,以利率规则为主导的货币政策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因而利率市场化等一系列金融市场改革至关重要。
钟辉勇老师作为通讯作者与他人合作撰写的论文《发展与平衡的新时代——新中国70年的空间政治经济学》,发表在《管理世界》2019年第10期。论文发现地理因素决定中国区域经济集聚的程度。由于对地理因素缺乏重视,2003 年之后,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主要是将资源引导到地理劣势地区,这一政策虽然带来区域间人均 GDP差距缩小,但也伴随着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下降,沿海地区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地理劣势地区投资回报下降且债务负担高企。作者认为,在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需要重新审视区域发展与平衡的关系。
近年来,金融管理学院坚持引育并举的方针,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在加大优秀师资引进力度的同时,注重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育,让他们在学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面向未来,金融管理学院将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继续秉承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作风,坚定信心,真抓实干,聚焦重点,凝练团队,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为学校应用经济学博士点申报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