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会议结束之后,学校广大干部、教师认真学习会议精神。校领导组织集中学习,班子成员交流学习体会,各学院党委、基层支部通过多种方式组织专题学习,广大教师党员对会议精神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十九届四中全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社会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清醒深刻的历史自觉、战略定力和担当精神。
学校领导、广大教师在学习的基础上撰写了学习心得,以下节选学校领导干部和部分教师代表学习的体会和观点:
校党委书记殷耀
要着重推动依法治校各项工作,着力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切实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水平,从严落实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以钉钉子精神带头维护制度权威,持续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激发办学活力,实现内涵式发展。
校长汪荣明
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反应了党中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勇气和决心,体现了我们党充满了历史的智慧、治国理政的智慧、人类的智慧。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许玫
大会高屋建瓴,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重大战略任务,一是要加强对会议精神的学深悟透,提高政治站位。二是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加强制度执行落实,做好制度执行表率。三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公报中讲到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我们要强化对监督体系建设和运行。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祁明
学习了十九届四中全会相关文件,主要有三点体会:一是国家提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十九大以后中央统筹大局,推进落实分两步走的重要战略举措;二是公报中提出的十三个坚持和完善内容,十九大都有讲到,其中制度和体系是两个重要关键词,抓到了根本;三是领导干部要加强制度意识,强化制度自信,还要尊重敬畏制度,承担完善制度的使命。
校党委副书记吴毅
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部署,开辟了“中国之治”新境界。这次全会是我们国家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宣言书和路线图,是我们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奠基石。结合学校工作,学校要不断增强治理管理能力,要切实把全会精神结合单位实际落实好。
副校长陈洁
这次全会在实现两个百年关键时刻召开,具有里程碑重要意义。会议主题重大,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幸福安康。这次大会通过了《决定》,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画了图谱。其中十三个坚持和完善,第一个就是党的领导,突出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显示了国家自信。从一所高校来说就是要依法治校,不断完善内部治理体系。
副校长徐永林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也能为他国提供宝贵经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高校作为国家和社会基层组织,同样肩负着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治理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历史重任。
副校长张道方
全会作出了一个重要判断,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全会为我们国家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会更加明确了方向,让我们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贸易谈判学院院长张磊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中央全会历史上第一次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作为主题研究,突出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史上成为极具意义的里程碑。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姚为群
上海担负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任务,要紧紧抓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机遇,让各项利好政策尽快尽早落地实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做出上海作为“全球城市”的应担责任、应尽义务和应有贡献。
法学院院长张庆麟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有效治理,是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尚未最终破解的重大历史课题。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国家治理问题的探索,一个重大的视角转换,就是在深刻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把制度建设作为实现国家有效治理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朝科
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不断完善的市场机制动员经济资源,服务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加快推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进程。
法学院教授郭学堂
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两大外交任务并行不悖,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国家安全,都要求我们亟需树立并加强全方位外交的意识,彰显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为国家治理谋划新的契机,为全球治理谋划新的大局。
金融管理学院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所教授翁小丹
保险既为金融业三大支柱之一,又属于社会保障体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处于关键作用地位,具触一而动全盘的放大效用,无是发展中的中国”补短板、强弱项”的重点目标。现代保险在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中仍处于初期运用阶段,在专业研究方面任重道远,需要有我们共同的责任担当。
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高运胜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与重大判断,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体系,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创新效应,需要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着力健全人才资源支撑体系。
金融管理学院场外交易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嵇尚洲
金融学科的建设需要把经典的金融学理论与中国特色的金融市场体系相结合,要围绕“中国特色”和“科学理论”,敢于突破现有理论框架,对市场前沿实践型学者的监管行为和决策思路进行系统化的理论研究,打造中国特色金融学科。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方旭光
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先进的执政理念、高度的制度自信和强大的改革勇气,全党要从政治的高度维护制度权威,推动国家治理不断迈向更高境界,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法学院副院长李磊
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以“法治”为基本理念的治理体系。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制度以及依法高效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是无止境的,因此需要我们通过顶层设计,优化治理结构,提升协同运作能力,确保各项制度形成合力,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法学院副教授王诚
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加快法治建设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法治建设中的各项重要制度,一定能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法学院国际关系系系主任吴晓锋
效率与公平是两个重要的社会价值目标。强调公平正义,需要建立在效率基础上的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人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显著优势,既是对改革以来国家治理实践的真实写照,更体现了敢为天下先的责任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袁则文
制度效应的发挥依赖于制度间的协同与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战斗力,既有赖于各单项制度的支撑,更有赖于各单项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支撑。未来的坚持和完善也必须从多方面着力,不仅加强单项制度建设,而且要加强制度间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