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的“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的指导原则,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的“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的指导原则,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国际视野、文化自信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开设了全校通识课《文化书旅》。5月19日晚,《文化书旅》第二讲在松江校区信息楼532举行。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英语研究会副会长史志康教授应邀做以“幸福”为主题的第二讲导读专家。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副院长王玉副教授出席并隆重介绍了史教授。胡璇博士为本次主讲教师。学院8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了本次课程。
在专家导读环节,史志康教授为学生推荐的书目是《<论语>翻译与阐释》和
《征服幸福》(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在史教授的著作《〈论语〉翻译与阐述》中,他尝试用西方人更熟悉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等众多先哲的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圣人孔子的思想做注,打通中国先哲思想进入西方国家的道路。他还向在场师生介绍了目前正在撰写的《〈道德经〉翻译与阐述》,引发师生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Bertrand Russell(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则以最平实的语言和最浅显的比喻,说明了一个最深刻的人生哲理,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被奉为幸福生活的指南。史教授从孔子的《论语》和罗素的《征服幸福》出发,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入手,讲授《论语》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和智慧以及《征服幸福》中体现的西方文化和哲理,解读中西方不同文化的幸福观。
史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对“幸福”的内涵和外延做出了精彩的诠释。他对《论语》中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饭疏食, 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等话语做了全面阐释,对《征服幸福》中与之对应的“人为什么会感到不幸福(What Makes People Unhappy)”、“拜伦式的不幸(Byronic Unhappiness)”、“竞争(Competition)”、“疲劳(Fatigue)”、“嫉妒(Envy)”、“热情(Zest)”等章节内容进行了详尽解读。史教授指出,四大欲望(占有欲、竞争欲、虚荣心、权利欲)驱使人们不断地追求新的目标。而过于自我专注是阻碍幸福的大敌。人必须开阔视野,胸怀世界,学会超脱自我。若我们在生活中多学习孔子的智慧、多思考罗素的建议,不断地培养宽阔的胸襟、广泛的兴趣、友善的生活态度,我们就能逐渐获得幸福。在胡璇老师的引导下,在场师生对幸福观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学生们表示史教授的导读使得他们对幸福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对如何与他人相处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最后的赠书环节,所有参与诵读和回答问题的学生都领到了史教授亲笔签名的赠书。
作为国际商务外语学院新文科系列课程思政第一期课程,《文化书旅》通过中外文学文化互鉴视角,以关键词为线索带领学生品味鉴读中外经典佳作及时代名篇;并以背景故事、专家导读、学生诵读、师生研讨等方式传递文字背后的价值,实现以文化人、以情感人,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
专家简介:
史志康,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常务副校长,中国英语研究会副会长。现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副会长及上海外文学会常务副会长。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临时雇员,参与并负责包括上海世博会申办报告、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内的多项国家重大政治项目英语稿主译及定稿人。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出版英译汉作品十余部,专著三部,大型辞书两部,并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曾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等全国奖项。
撰稿:罗钦志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国际视野、文化自信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开设了全校通识课《文化书旅》。5月19日晚,《文化书旅》第二讲在松江校区信息楼532举行。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英语研究会副会长史志康教授应邀做以“幸福”为主题的第二讲导读专家。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副院长王玉副教授出席并隆重介绍了史教授。胡璇博士为本次主讲教师。学院8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了本次课程。
在专家导读环节,史志康教授为学生推荐的书目是《<论语>翻译与阐释》和
《征服幸福》(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在史教授的著作《〈论语〉翻译与阐述》中,他尝试用西方人更熟悉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等众多先哲的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圣人孔子的思想做注,打通中国先哲思想进入西方国家的道路。他还向在场师生介绍了目前正在撰写的《〈道德经〉翻译与阐述》,引发师生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Bertrand Russell(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则以最平实的语言和最浅显的比喻,说明了一个最深刻的人生哲理,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被奉为幸福生活的指南。史教授从孔子的《论语》和罗素的《征服幸福》出发,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入手,讲授《论语》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和智慧以及《征服幸福》中体现的西方文化和哲理,解读中西方不同文化的幸福观。
史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对“幸福”的内涵和外延做出了精彩的诠释。他对《论语》中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饭疏食, 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等话语做了全面阐释,对《征服幸福》中与之对应的“人为什么会感到不幸福(What Makes People Unhappy)”、“拜伦式的不幸(Byronic Unhappiness)”、“竞争(Competition)”、“疲劳(Fatigue)”、“嫉妒(Envy)”、“热情(Zest)”等章节内容进行了详尽解读。史教授指出,四大欲望(占有欲、竞争欲、虚荣心、权利欲)驱使人们不断地追求新的目标。而过于自我专注是阻碍幸福的大敌。人必须开阔视野,胸怀世界,学会超脱自我。若我们在生活中多学习孔子的智慧、多思考罗素的建议,不断地培养宽阔的胸襟、广泛的兴趣、友善的生活态度,我们就能逐渐获得幸福。在胡璇老师的引导下,在场师生对幸福观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学生们表示史教授的导读使得他们对幸福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对如何与他人相处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最后的赠书环节,所有参与诵读和回答问题的学生都领到了史教授亲笔签名的赠书。
作为国际商务外语学院新文科系列课程思政第一期课程,《文化书旅》通过中外文学文化互鉴视角,以关键词为线索带领学生品味鉴读中外经典佳作及时代名篇;并以背景故事、专家导读、学生诵读、师生研讨等方式传递文字背后的价值,实现以文化人、以情感人,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
专家简介:
史志康,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常务副校长,中国英语研究会副会长。现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副会长及上海外文学会常务副会长。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临时雇员,参与并负责包括上海世博会申办报告、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内的多项国家重大政治项目英语稿主译及定稿人。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出版英译汉作品十余部,专著三部,大型辞书两部,并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曾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等全国奖项。
撰稿:罗钦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