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要闻2018年第2期(总第197期)

索取号:102730505000-2018-0002发布时间:2018-02-28浏览次数:115

高 教 要 闻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2018228

教育部发布我国高等教育首个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

我国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顶层设计

中办国办印发《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把教书育人作为教育人才评价核心内容

教育部启动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

◆“泰晤士高等教育”榜出炉 中国高校占据四成

上海交大扎实推进立德树人

上海财大将信息化融入教学改革发展 为卓越财经人才培养提供动力

同济大学携手浙江黄岩共建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北京职称评审不再惟论文 将推行代表作制度



[教育部发布我国高等教育首个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质量为王、标准先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提高质量这个“纲”。教育标准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工程。教育部日前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这是向全国、全世界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与全世界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潮流相一致,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和根本,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平台。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必须建立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实现政府以标准来管理、高校以标准来办学、社会以标准来监督,用标准加强引导、加强建设、加强监管。

《国标》由教育部委托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研制,参与的专家教授达五千多人,其中包括50多名两院院士和知名专家。研制工作历经4年多,先后组织了数百场工作研讨会和征求意见会。此次发布的《国标》涵盖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专业,涉及到全国高校56000多个专业点。

据介绍,《国标》把握三大原则:第一,突出学生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创新形式、改革教法、强化实践,推动本科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第二,突出产出导向。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质保有效度和结果满意度;第三,突出持续改进。强调做好教学工作要建立学校质量保障体系,要把常态监测与定期评估有机结合,及时评价、及时反馈、持续改进,推动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首次颁布的《国标》有三大特点:一是既有“规矩”又有“空间”。既对各专业类提出统一要求、保证基本质量,又为各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留出足够的拓展空间,形象地说,就是“保底不封顶”;二是既有“底线”又有“目标”。既对各专业类提出教学基本要求,兜底线、保合格,同时又对提升质量提出前瞻性要求,也就是追求卓越;三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既对各专业类标准提出定性要求,同时包含必要的量化指标。

《国标》明确了各专业类的内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方向等。对适用专业范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都做了明确要求。特别对各专业类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教师学科专业背景和水平、教师教学发展条件等提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要求。同时,明确了各专业类的基本办学条件、基本信息资源、教学经费投入等要求。《国标》还列出了各专业类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议。

标准为先、使用为要”。教育部将推动《国标》的应用,让标准发挥以标促改、以标促建、以标促强的作用。一是让教指委用起来。教育部将成立2018-2022年教育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新一届教指委作用,开展《国标》的宣传、解读、推广工作。二是让高校动起来。《国标》发布后,各地、各相关行业部门要根据《国标》研究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各高校要根据《国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多样化、高质量人才。三是与“三个一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教育部将把《国标》实施与“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建设紧密结合,对各高校专业办学质量和水平进行监测认证,适时公布“成绩单”。(教育部)

[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2018年教育工作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实施“奋进之笔”为总抓手,推进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公平,发展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2.加强和改进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3.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教育发展活力。4.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5.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6.着力提升质量,扎实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7.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8.进一步提高保障能力,夯实教育可持续发展基础。(教育部)

[我国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顶层设计]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顶层设计。

意见明确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经过5年左右努力,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畅通,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

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意见围绕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确保政策举措落地见效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

针对社会关注的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意见提出,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为振兴教师教育,意见明确,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为理顺体制机制,意见提出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完善中小学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等。为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意见要求,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确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保障和管理。(新华网)

[中办国办印发《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把教书育人作为教育人才评价核心内容]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提出,健全教育人才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把教书育人作为教育人才评价的核心内容。

《指导意见》指出,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前提。当前,我国人才评价机制仍存在分类评价不足、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手段趋同、评价社会化程度不高、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够等突出问题,亟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快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人才评价制度,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指导意见》就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改进和创新人才评价方式,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人才评价改革,健全完善人才评价管理服务制度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

《指导意见》就健全教育人才评价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把教书育人作为教育人才评价的核心内容。

深化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全面考核和突出重点相结合,注重对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专业发展的综合评价。坚持分类指导和分层次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岗位教师的职责特点,分类分层次分学科设置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突出教育教学业绩评价,将人才培养中心任务落到实处,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健全教学工作量评价标准,落实教授为本专科生授课制度,加强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纪律考核。

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按照兼备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实践能力的要求,完善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吸纳行业、企业作为评价参与主体,重点评价其职业素养、专业教学能力和生产一线实践经验。

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新要求,建立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评价标准,重点评价其教育教学方法、教书育人工作业绩和一线实践经历。严禁简单用学生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

此外,《指导意见》提出要保障和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尊重用人单位主导作用,支持用人单位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评价人才,促进人才评价与培养、使用、激励等相衔接。合理界定和下放人才评价权限,推动具备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医院、文化机构、大型企业、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及其他人才智力密集单位自主开展评价聘用(任)工作。防止人才评价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等作用。(中国教育报)

[教育部启动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对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作出部署。

开展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实际行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是2018年党和国家送给广大教师红包里的“真金白银”。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按照《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设立、特等奖由国务院批准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最高奖,每四年评审一次。从1989年在全国普通高校开展优秀教学成果评奖,到2014年首次开展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评选出一大批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的教育教学成果,充分展现了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成就,对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肯定。

根据《通知》安排,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接受各级各类学校、学术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个人申报,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个大类,分别设置特等奖2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400项,总计1356项,授予相应的证书、奖章。评审坚持标准、质量第一、宁缺毋滥,允许各个等级奖项有空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获奖成果将分别获得50万、10万、2万元奖金支持。《通知》强调,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坚持引导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坚持示范引领,重在应用推广,带动提高相关领域人才培养能力。《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部门及有关推荐单位做好对推荐成果主持者、参与者的资格审查,确保参与者政治过硬、参与教师的师德表现过硬。要严格工作纪律,确保评审工作公开、公平、公正。《通知》还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及评审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据悉,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接受香港、澳门地区申报,这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中还是第一次。(教育部)

[“泰晤士高等教育”榜出炉 中国高校占据四成]新华社深圳28日电(记者白瑜 王薇)记者7日从正在深圳举行的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峰会获悉,“泰晤士高等教育”2018年亚洲大学排名发布。前一百强亚洲高校中,来自中国内地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大学数量增至约40所,其中前十名有半数席位被中国高校占据。

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排名主编费尔·巴蒂介绍,该峰会首次在中国内地举办,见证了中国高校在2018年世界大学排名上的大幅上升,也表明中国在全球高等教育上的大国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据了解,总计有350所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进入了这份名为“泰晤士高等教育”2018年亚洲大学排名的榜单。其中,前十名中有5所高校为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高校。清华大学因其在教学、科研、学术成果被引用以及国际化等方面实力全面增强而跃升为亚洲第二高校,仅次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排名第三。此外,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也在亚洲十强之列,分别位居第四、第五和第七。排名还显示,东亚地区高校在2018年榜单中继续占据主导地位,上榜高校数量超过200所。中国内地以及港澳台地区的高校在上榜数量增加的同时,多所高校排名也有显著提升。

 “中国高校奋力崛起,成为耀眼的明星。”费尔·巴蒂认为,榜单折射出中国在过去20多年来对教育的大力投入开始取得回报。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在峰会上表示,不管身处何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必须要把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如果忽略学生在国际与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学习、工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培养,即便现在具有一定的优势,十年之后也可能成为不胜任者。

他说,清华大学不仅想吸引更多元的优质生源来就读,也在美国、欧洲、东南亚以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聚焦开设基地促进地区研究、人才培养并与当地社区发展融合。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表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快,将以培养面向未来的高层次人才为新的使命。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的“泥土”和“养料”,除了聘请知名学者建立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之外,研究型大学还需要从基础开始培养人才,培育创新型研究文化。“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全球性大学排名之一。(新华社)

[上海交大扎实推进立德树人]建阵地,十九大精神第一时间进课堂上讲台。上海交通大学组织每位思政课教师利用一节课时间与学生共读十九大报告,围绕报告的新思想、新论述、新观点、新目标交流学习体会。组建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会,辅导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把十九大报告中重要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融入思政课教育中,通过宣讲和教学,实现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多维度、全覆盖。

强队伍,提升思政课教师整体教学能力。推进“固本计划”“强基计划”,加快引进高水平师资,丰富学缘结构;加大教师培养培训,通过理论授课、社会实践、研修研讨,增本领、知国情、明社情,提升能力水平。推进“双聘计划”,扩充思政课教师队伍,聘任学校主要领导、分管组织宣传的校领导以及有关部处负责同志,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其他研究领域的教学名师,作为讲座型双聘教师,每学期为师生开设1—2学时“读懂中国”形势政策类讲座。聘任承担“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教师,以及学校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院系一线辅导员,作为课程型双聘教师,每学期独立或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共同承担一门思政课。制定个性化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并投入资源支持受聘教师事业发展,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 

重学科,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学科建设。2017年以来,学校党委常委会六次专题讨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相关议题,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由校党委书记、分管教学和学科建设的副校长负责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哲学、法学、公共管理、政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实质性交叉和合作。梳理学科研究方向,统筹全校研究力量,整合相关研究团队,支持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学科建设“反哺”教学与育人,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全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贡献度。(上海教育)

[上海财大将信息化融入教学改革发展 为卓越财经人才培养提供动力] 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是对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上海财经大学坚持把信息化和信息系统建设与人才培养改革发展同步推进,推动人才培养更加个性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决策更加科学化,确保学校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目标。

贴近教改发展的重大问题,实现应用系统全覆盖。针对教学改革的重大变化,上海财大在原有的教学管理系统基础上,持续改进和扩充信息系统功能,采用目前先进的、基于数据驱动的微服务架构,利用工作流引擎,在原有的教学管理系统基础上,重构了自主转专业模块、学业规划系统、学分认定模块、学业健康检查和预警模块,实现人才培养的信息化全过程管理。第二课堂成长系统建设方面,探索“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多元呈现模式,从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整合拓展,促进“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学校构建了课程评估、专业评估和审核评估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其中,课程评估将领导听课、学院听课和督导组听课信息记入系统,实现了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的课堂教学效果综合评价。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考核方面,教师成长档案系统完整记录教师的培训信息、评教信息、听课信息、教学竞赛信息和海外进修信息。学校人事管理制度中提高了教学业绩在评聘教师时的比重,教师教学效果、教学成果信息同步到人事系统中,在岗位聘任和职称晋升中发挥重要作用。

构建统一标准和环境,实现人才培养数据实时共享。学校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使用同一平台的数据库管理信息,为数据实时共享提供了技术保障。新生数据通过招生系统导入教学管理系统中,教学系统记录学生的培养方案、每学期课程信息和成绩信息。学生转专业或者有海外学习的需求,分别在转专业模块或国际化模块中提出申请,不在原有培养计划中的学分通过校外学分认定模块可以计入培养计划中,实现了学分制管理。社会实践活动学分计入第二课堂成长系统,数据同步到教学管理系统中,在毕业时一并审核。新进教师信息通过招聘系统导入到人事系统中,教师培训、教学竞赛、进修信息全部计入教师成长档案系统。评教系统从教学管理系统中提取教师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并发起评教活动,生成评教结果。科研系统除了记录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信息以外,将教师教学成果和指导学生成果计入系统。岗位考核和职称评审时可自动提取教师评教信息、学术成果信息。公共数据中心提供数据共享功能,为专业评估、审核评估工作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实现了一次数据采集,可以多次、多角度评估。

搭建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数据可视化。为全面、实时掌握教学状态和人才培养情况,学校在决策支持系统中专门设置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相关的数据集市,构建了面向学校、学院和师生的不同层次的个性化数据中心,实现了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可视化分析。决策支持系统为学校人才培养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校级层面的决策支持系统覆盖了学校主要业务,其中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是重中之重,数据分析的主题包括:生源质量分析、学科与专业分析、师资情况分析、本科教学经费保障、本科生开课情况分析、教学效果和评教情况分析、就业升学分析等。决策支持系统为学院和专业提供可定制化的数据中心。在学院和专业的层面,学校建立了可定制化的数据中心,提供人事、科研、教学的信息查询与统计服务。学校审核评估数据平台可查询本学院课程的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和领导评价的整体信息,可以自动生成各专业的分析报告。决策支持系统为全校师生提供个性化的数据服务中心。学校建立了师生个人数字档案,其中,教师电子档案的内容包括: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培训进修信息、科研信息、教学信息、评教信息、考核和职称变动信息等;学生电子档案的内容包括:学生学籍信息、学业计划和完成情况、海外学习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奖助贷信息、创新创业和科研活动情况等。(上海教育)

[同济大学携手浙江黄岩共建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作为同济大学贯彻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行动,26日,“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揭牌成立。学院致力于打造集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及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学习教育平台,加快培养适应新时代乡村发展要求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和建设人才,为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同济智慧”和“台州方案”“黄岩样本”。这也是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首期培训班同时开班。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台州市委副书记吴海平,台州市委常委、黄岩区委书记徐淼,黄岩区区长陈建勋等出席学院揭牌暨首期培训班开班仪式。

  “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由南、北两校区组成:南校区设在宁溪镇乌岩头村原乡建学社,配置一个多媒体教室和一个学术报告厅;北校区设在屿头乡沙滩村原柔川书院区块,配置两个多媒体教室和一个学术报告厅。这两个校区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班,具备同时容纳2个培训班的接待能力。除专题教学外,学院还设置了15个现场教学点,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不同主题需求,分别选择现场教学点。同时,还可通过户外体验、拓展训练的方式,开展体验教学。

  乡村振兴学院将基于最近6年来同济大学在黄岩开展的美丽乡村规划教学及研究实践成果,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乡村发展总体要求,以同济大学教师及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师资主体,适当邀请黄岩当地一些“土专家”,立足黄岩、面向全省,分类开发乡村建设理论与实务课程,分专题编写教材,着力打造“三农”工作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有效载体、黄岩区乡村振兴战略教育基地、台州市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适应新时代乡村发展要求的干部队伍和建设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智力支持。

  台州市委副书记吴海平在致辞中表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近年来,同济大学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与黄岩区合作共建美丽乡村,已成为校地合作的成功典范。希望乡村振兴学院自觉把培养造就“三农”工作队伍作为办学目标,重点抓好党的“三农”政策宣传和专业知识培训,努力培养出一批满足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的适用人才,打造培养输送“三农”人才的高地。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过去五年我国全面开展“美丽乡村”战略基础上的又一次重大提升。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的成立,正是实践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我们将更加深入探索校地合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模式,为黄岩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长期以来,同济大学城乡规划学科在乡村规划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科研方面持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其中,同济大学自2012年在黄岩成立美丽乡村规划教学实践基地以来6年间,同济大学—黄岩美丽乡村教学实践团队开展了黄岩区西部乡村,如屿头乡沙滩村、宁溪镇乌岩头村、北洋镇潮济村等的规划理论与实践探索。先后在黄岩举办了中德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国际研讨会、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利用工作现场会,受到多方关注和好评。教学实践基地先后出版了《黄岩实践--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探索》《乌岩古村--黄岩历史文化村落再生》专著成果和一系列学术论文,率先提出了“新乡土主义”乡村规划理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17年,屿头乡沙滩村作为浙江省美丽乡村11个样板村之一,被列入浙江省社科重点课题。

  揭牌仪式上,黄岩区授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同济大学—黄岩美丽乡村教学实践团队负责人杨贵庆教授“荣誉市民”称号,以表彰他近年来为黄岩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自从受邀担任黄岩美丽乡村建设的“总规划师”以来,杨贵庆就把黄岩当成了他的第二故乡,每隔半个月左右,他便要从上海赶到黄岩作实地指导。6年来,同济大学“美丽乡村规划教学实践基地”“中德乡村规划联合研究中心”两大平台在黄岩运行,一整套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经验在黄岩成熟推广,黄岩古村落的重生受到多方瞩目。(上海教育)

[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1日,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科技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行。上海科技大学校长江绵恒、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代表两校签署合作协议。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副校长徐学敏,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印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副校长鲁雄刚出席。林忠钦、印杰代表双方分别介绍了两校的发展概况。

江绵恒表示,感谢上海交大在上海科技大学创办过程中,对上科大的支持和帮助。上科大在办学过程中,始终致力于体制机制上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上海科技大学将继续开放资源与平台,并期望与上海交大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姜斯宪表示,上海科技大学发展迅速,上海交大非常愿意与上科大开展全方位合作,上海交大在学科与科研上与上科大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与上科大毗邻而居的交大张江科学园,还有正在建设中的李政道研究所也与上科大的相关学科发展有着很高的契合度。双方定会在合作上取得重大突破。

根据协议,两校将在师资、课程、联合培养机制、联合设置交叉专业等方面开展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教学合作;在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合作;在公共资源方面进行共享和开放,推进科研教育支撑服务平台合作。(上海教育)

[北京职称评审不再惟论文 将推行代表作制度]北京启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职称评审不再惟论文,将推行代表作制度。8日,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确定将通过3年时间,基本完成职称系列、专业、层级的布局调整任务,建立健全符合专业技术人才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通过5年努力,形成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

实施意见指出,将专业技术人才的代表性成果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内容,建立职称评审代表作清单,明确不同系列、不同专业、不同层级职称评审所考察的代表作类型。据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此前的职称评价中,尽管2017年已经先行取消了对外语、计算机的硬性要求,但对论文的要求未见松动,而此次意见中强调,除论文、专著、译著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人才的代表作还可包括专利、项目报告、研究报告、技术报告、工程方案、设计文件、业绩报告、工作总结等;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代表作还可包括理论文章、决策咨询研究报告等;教育教学、卫生技术人才的代表作还可包括精品课程、教学课例、疑难病案等;文化艺术人才的代表作还可包括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戏剧作品、工艺作品等。这意味着,职称评定不再惟论文。

同时,意见指出,北京将进一步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科学界定、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在市属高校全面下放职称评审权的基础上,逐步在条件成熟的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新型智库、创新型领军企业下放职称评审权,由用人主体自主开展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

此外,职称评价将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等制约,与本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建立人事劳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才(含港澳台地区人才、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或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居住证的外籍人才),均纳入本市职称评价范围。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可参加工程技术系列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在本市工作1年以上的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申报职称评审。公务员不得参加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北京青年报)


编辑:梁宇



1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