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项成果荣获上海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发布者:钱秀娟发布时间:2022-07-26浏览次数:135

近日,上海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评奖结果正式揭晓,我校获奖2项。其中,国际经贸学院黄建忠等著的《要素成本上升背景下我国外贸中长期发展趋势研究》获得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金融管理学院闫海洲等撰写的《产业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市场效应与持有动机》获得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获奖成果一:



著作《要素成本上升背景下我国外贸中长期发展趋势研究》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要素成本上升背景下我国外贸中长期发展趋势研究》(13JZD010)最终结项成果,由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年2 月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正式出版。

本书遵循“要素成本上升的贸易效应→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外贸发展应对要素成本上升的经验 借鉴→核心要素成本对中国外贸中长期发展的影响→要素成本上升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要素成本上升背景下的中间品贸易与技术进步→要素成本上升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调整方式→要素成本上升背景下中国外贸中长期发展的趋势、目标和路径”这一逻辑框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书紧扣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这一中国外贸中长期趋势及事实背景,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等诸多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了我国外贸中长期发展存在的突出重大问题。从理论层面上,不仅总体刻画了要素成本上升对我国外贸发展既成的和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而且从各要素成本的角度出发构建理论模型,揭示了要素成本上升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作用机制;从经验研究层面上,不仅给予常见成熟的计量经济学方法,而且利用反事实分析、全球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以及马尔科夫链模型等科学前沿实证方法,就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进行检验、评估和预测。基于全面系统的科学研究,对我国外贸发展前景、目标与路径提出一系列创新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获奖成果二:



论文《产业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市场效应与持有动机》2018年7月发表在《经济研究》。

该论文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上市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并且从市场效应和持有动机两个方面探讨占中国经济主体地位上市企业。研究发现我国约69.2%产业部门的上市公司不同程度持有风险性金融资产,这分别占公司账面价值的 5.6%、公司全部金融资产组合的24.1%。研究发现产业部门公司持有风险金融资产对其股票回报产生负向作用,这种效应在融资约束的公司中表现更加强烈,进一步发现不同盈利能力企业风险金融资产的负向价值效应具有非线性关系。文章发现公司持有总体金融资产组合与风险金融资产之间有正向的关系,特别是那些公司治理水平较差、管理层过度自信和多元化经营特征的企业更加倾向于持有更多的风险金融资产。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在中共上海市委领导下,市政府委托开展的本市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经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评审,全市共有150项申报成果获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学术贡献奖4项、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优秀成果30项、学科学术优秀成果116项。


X
Baidu
map